巴宝莉清库存全球时尚界肮脏的机密-【zixun】
在上世纪“大萧条”时期,美国资本家们为了维持牛奶价格,宁愿把牛奶倒在密西西比河里,也不留给饿得面黄肌瘦的穷人们喝。
没想到,在90年后的今天, 英国奢侈品牌巴宝莉(Burberry)竟然还在重复着类似的故事。据巴宝莉近期公布的财报显示,2018财年公司共销毁了价值超过2860万英镑(约合人民币2.54亿元)的库存,包括衣服、饰品和香水等。
巴宝莉的“焚烧史”
巴宝莉销毁库存并不是件新鲜事,事实上,由于销售持续低迷,该公司库存废品在近两年大幅增加。数据显示,巴宝莉在过去五年里销毁的商品总价值已经超过9000万英镑(约合人民币8亿元)。
至于巴宝莉宁愿将剩下的风衣、手袋等商品烧掉也不愿打折出售的原因,除了谨防假冒,还有其他原因。比如,有市场人士指出,巴宝莉此举可能是为公司自身的业绩而为,因为如果商品被销毁的话,那么巴宝莉就可以得到那些尚未使用的进口商品的退税。
据悉,如果尚未使用的进口货物在海关监管下出口或者被销毁,那么可以退还因进口而产生的99%关税、税款等费用。
当然,比较重要的原因还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名誉和知识产权。在奢侈品界,销毁商品库存被认为是保护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的一种途径。换句话说,他们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他们的商品在冒牌市场上廉价出售,或者在灰色市场上以非官方但合法的零售商的身份出现。
什么是奢侈品界的“焚烧经济学”
库存产品该打折卖掉还是直接销毁?在消费者眼中这大概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,有人会说,可以捐给慈善机构、可以降价卖给普通人。
但在奢侈品巨头眼里,这却是一个至今无法解开的“悖论”。简单来说,就是他们不想让品牌掉价。奢侈品卖的是IP,品牌价值才是重中之重。打折低价卖出去了,那以后谁还花高价来买?不烧的话,这些产品一旦流入黑市,被别人以低价出售,那这个牌子还有什么价值?
正如一位国外网友所说的:“如果奢侈品牌的潜在客户看到一个底层人穿了2000英镑的雨衣,那么这件衣服就卖不出去了。”
焚烧销库存遭谴责
面对过剩的库存,巴宝莉的做法是直接一把火烧掉,此举不仅招致了环保人士的批评,还遭到了股东的质疑。
根据PETA(善待动物组织)的报告,在巴宝莉烧掉的服装中,还含有动物皮草制品。这些动物被电击、毒杀等方式残忍剥夺生命后,制成的大衣竟然又被一把大火化为灰烬。这样毫无意义的虐杀行为,让环保人士痛批巴宝莉做法“无耻”。
绿色和平组织的Lu Yen Roloff表示,尽管巴宝莉商品价格很高,但公司对他们自己的产品、对他们所使用的人工和自然资源都是极大的不尊重。
他还指出,巴宝莉库存过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过剩,但该公司做的不是放慢生产速度,而是把他们的商品烧成灰,这是全球时装业肮脏的机密!